公摊面积是不是合理不可以以偏概全,需要结合多种原因来判断。
1、房子种类与建筑形式
高层住宅:通常来讲,高层住宅(12 层及以上)的公摊面积相对较大。由于高层住宅需要配备电梯、电梯前室、消防通道、强弱电井等公共设施。一般情况下,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在 20% | 25% 左右是经常见到的。所以,若是高层住宅,25% 的公摊面积处于正常范围。
多层住宅(7 层以下):多层住宅没电梯等设施,一般只有楼梯和简单的公共地区,公摊系数一般在 10% | 15% 左右。若是多层住宅,25% 的公摊面积就明显过高了。
花园洋房(4 | 6 层左右):花园洋房一般带有电梯,并且公共地区或许会有一些比较精致的设计,如宽敞的楼梯间、入户大堂等,公摊系数可能在 15% | 20% 左右,25% 的公摊面积对于花园洋房来讲也是比较高的。
公寓:公寓的建筑形式多样,有独栋式、塔楼等。若是带有复杂商业设施(如共享空间、健身俱乐部等)的公寓,公摊系数或许会较高,但一般也在 20% | 30% 左右,25% 的公摊面积可能是适当的;若是简单的公寓结构,这个公摊比率可能就偏高了。
2、配套设施的丰富程度
公共设施齐全的楼盘:假如楼盘内部有很多的公共设施,如豪华的大堂、大面积的走廊、多个电梯厅、充足的停车位与丰富的休闲设施(如游泳池、健身俱乐部、会所等),这类都会增加公摊面积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25% 的公摊面积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和配套服务,是适当的。
设施简单的楼盘:假如楼盘的公共设施比较简单,只有基本的楼梯、电梯和普通的走廊,较高的公摊面积(如 25%)可能就不太合理,由于业主没享遭到与之相匹配的很多公共地区服务。
3、地域原因
在一些土地资源稀缺、房价较高的一线城市,开发商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,建筑设计或许会愈加紧凑,公共地区相对较小,公摊系数或许会较低。而在一些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2、三线城市,或者对居住舒适度需要较高的地区,楼盘或许会设计更多的公共空间,公摊系数或许会偏高,25% 的公摊面积可能是当地比较常见的状况。
在购买房子时,购房者应该仔细知道公摊面积的构成和计算方法,查询楼盘的规划图和有关文件,以判断公摊面积是不是合理。